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 整体联动 典型引路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教育规划纲要》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贯彻实施纲要所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就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这根主轴,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整体转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全社会整体联动,将“典型引路”作为主要抓手,以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要载体,努力推动新课程运行的常态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发布,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它所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明确了方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旨,以课程改革为主要载体,牵动教育理念、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全方位变革,极大地促进了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和积极实践,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课程改革必须向纵深推进。基于此,笔者作了一些思考,以求进一步明晰未来深化课程改革之方向。
一、深化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全社会整体联动
近1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往的经验表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整体联动才能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无论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是在运行进程中随着矛盾的运演而日渐清晰和完善的。因此,深化课程改革不只是对学校层面广大校长、教师的新课程执行能力的严峻挑战,也是对政府、家长及整个社会的一次考验。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Ⅲ,政府、学校、家长等只有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将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首先,就政府层面来说,我国的课程改革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系统改革,政府在这场改革中始终担当着主体角色。从这个角度讲,课程改革的推动和进一步深化取决于各级政府的课程领导力。代表国家意志的宏观政策,其作为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欲转化为积极的教育实践,必须通过省、地、县各级政府对课程改革政策的深刻领会和科学解构,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科学设定区域改革目标及其行动线路,通过资源配置、制度保障、检查督导、专业引领等有效的行政举措,为课程改革创设条件与环境,形成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这其中,区域课程改革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改革目标的调整和完善是否到位?相关政策、举措的出台是否适合、有效?检查督导、专业引领是否得力?这些问题无疑对各级政府课程改革领导力的专业化水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目前,各地课程改革的推进还很不平衡,这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条件、教育基础、文化传统等不无关系,但其与当地政府对课程改革领导的执政能力也高度相关。一些率先进行课程改革并成效显著的地区的经验表明,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当地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有力的专业指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就学校层面而言,课程改革的终端结果必定要通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方能实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校长与教师队伍实施新课程的态度、状态、素质、能力至关重要。“多年的改革实践表明,学校办学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基层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改革力,关键是如何使它焕发出来。课改总的改革方案不可能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实施模式及经验必须在学校里创造,学校的价值就在这里,学校的作用也在这里。”其中,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动者、组织者、指挥者,是保证学校这一组织机体得以良性发展的大脑和中枢。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是否认同,校长能否将课程的宏大目标及相关政策转化为广泛认同的学校愿景,校长能否通过思想发动、制度安排等举措有效动员人、财、物等资源形成促动课改的整体合力,校长能否对课程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提供专业支持、咨询与帮助,等等,决定着一所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和实施水平。就目前现状而言,校长队伍的素质还远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难以担负课程改革的重任。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无疑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校长专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最后,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新课程较原有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力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角色上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并不断提高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教育结果向重教育过程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目前,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正驱动教师的职业状态及生存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依赖于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高度认同,依赖于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实践,并能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重塑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力,以全新的职业状态为课程改革的新探索、新进展提供重要支撑。
将新课程由政策理念转化为积极的教育实践,由宏大的政策主旨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有力度的专业支持。在既没有成功的案例及经验参照,又缺乏专家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寄希望于一线校长、教师独自完成这种转化是不现实的。一线校长、教师大都没有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淀,而日常又被绑定于应试教育模式下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没有能力也无更多的精力来开展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校长、教师形成紧密的对话机制,实现实质性的连接与互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帮助教师理解、体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共同探索、创生新课程的实施模式。一线校长、教师也只有经过课改实践及与之相伴的不断深入、层层递进的系统化专业引领,才能正确把握新课程要领,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断付诸教学实践。
当然,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社会子系统,文化传统、社会评价导向、家长价值取向等无不影响着教育的实际走向和实践形态。因此,课程改革不单是教育系统自身就能包揽完成的,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及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需要政府、社会、家长共同来深刻反思传统的功利主义教育观
念的弊端,广泛认同新课程的理念,共同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舆论环境,共同促动课程改革实现新的跨越。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基础教育 > >
浅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来源::未知 | 作者:金鲨银鲨游戏_飞禽走兽老虎机-网络版官网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浅析传统文化在初等教育中的体现
- 下一篇:浅析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策略
随机阅读
- [基础教育]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
-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思想
- [基础教育] 如何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实施
- [基础教育]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小学
- [基础教育] 关于学龄前儿童语言教育的
- [基础教育] 浅谈拓展农村小学作文之优
- [基础教育]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培养
- [基础教育]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
- [基础教育] 基于环境学习的基础教育质
- [基础教育] 对我国基础教育学绩测验的
- [基础教育] 刍议幼儿园教师主导性的发
- [基础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素质
- [基础教育] 挖掘说话素材让小学生“乐
- [基础教育] 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做好班
- [基础教育] 试论创新方法在幼儿园语言
- [基础教育] 浅析培养幼儿生活合作意识